查看原文
其他

央媒看花都丨广州花都:“三美融合”引领乡村振兴


开栏语

花都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建设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,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。


近期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经济日报、央广总台、《小康》杂志等中央媒体到花都采风,持续推送系列文章,深入报道了花都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。今天,请看新华社报道的《广州花都:“三美融合”引领乡村振兴》


广东省第三届“乡村振兴大擂台”竞赛全面启动,花都区将代表广州市参赛,“迎战”全省其他20个市参赛队伍。近年来,花都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双引擎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。


美丽乡村(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日文摄)






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原是房屋老旧、卫生设施落后的偏远贫困村。乘借“美丽乡村”的东风,该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完善公共设施建设,推进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,曾经的200亩“废石坑”变成了靓丽的“竹洞湖”;2公里长的环湖碧道环抱着景观公园;通过引进盆景精品园,竹洞村形成了高端盆景种植、电商展销的集聚规模。通过发展乡村民宿、文创基地体验等农村新型业态,如今的竹洞村刷新了乡村美丽“新颜值”。





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内的逸翠园(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摄)





竹洞村东北40公里处的红山村近年来主动关闭泥石场,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,挖掘村内深厚的客家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。通过打造具有乡愁乡情、富有花都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,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昔日偏僻寂静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“花田小镇”,如今的红山村也成了美名远播的生态乡村。






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(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摄)





在赤坭镇蓝田村的自动化蔬菜工厂温室大棚内,记者看到绿色优质的蔬菜产品正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运行,通过应用智能化种植系统和无污染基质栽培技术,该工厂实现了四季循环复种,提高了蔬菜产量。






自动化蔬菜工厂(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摄)





花都区以绿色科技引领农业发展,加快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技支撑体系,推广智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。通过发展宝桑园蚕桑文化、空中草莓栽培温室、马岭观花植物园花卉经济、喜花里生态园区精品民宿等特色鲜明的都市现代化农业新经济,推动农业向科技智能化转型,展现出了乡村振兴新成效。







蓝莓园喜丰收(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日文摄)






花山镇洛场村是广州周边地区以碉楼为特色的古村落。作为著名侨乡,村内保留碉楼45座和200多栋青砖屋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洛场村坚持“修旧如旧”的修缮保护原则,融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元素于一体,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。






花山镇洛场村修缮后的碉楼(新华社记者 张艺腾摄)





建村历史超过600年的“中国传统村落”港头村充分发掘祠堂历史文化,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祠堂修缮,传承崇德尚贤的优良美德,让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。花都区通过发掘、保护传统村落及特色传统文化,不断丰富农村文化供给,以文化振兴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。






近年来
花都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
聚焦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
打造“风光醉人+瓜果诱人+服务宜人”
的农业乡村新产业
展现出“三美融合”的幸福乡村
  乡村变景区,农舍变旅社
一道亮丽的乡村新图景
正在广州花都生动上演



来源:新华社

编辑:穗琦

热文精选

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升格揭牌

14→7!通信行程卡有重要变化

黄码,莫慌!花都核酸检测点在这!

“学习强国”花都融媒号,正式上线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